最近,有两件事对我比较触动。一件是我的一位前同事托我给某位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在公司内部找找下家,这位年轻人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清华大学,不幸的是前不久刚被公司裁员;另外一件是一位候选人跟我说她希望能早点出来工作因为她觉得在学校根本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这位候选人刚满20岁是一位即将踏入大四的北邮本科生,虽然在我看来她仍然有很多的理论知识需要恶补。其实仔细想想,这两件事情刚好代表当下年轻人所处的两个矛盾体:公司与年轻人之间以及学校与年轻人之间。
先来说说第一位年轻人,本着”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的做人原则,我拉了团队HR跟他说了一下相关情况,HR跟我说先去调研一下。两天之后HR跟我说这位同学主要是绩效不好被上一家公司裁员,其他方面还算可以但是团队目前HC已经用超了。听到之后我很是无奈,也比较惋惜。无奈的是无法”终人之事“,惋惜的是优秀青年倒在了”绩效“二字上。”绩效“不好只能说明其做的事没有成效,并不能说明做这个事的人不优秀,对于一个刚进入公司不久的校招生来说,假设在其主观态度没有太大问题的情况下,我觉得这个绩效不好的责任更多的在于他的mentor或者leader。再回到这个case上来,通常一个能考上清北的同学在同龄段的年轻人当中一定是非常聪明的。如果说这样的同学你都不能指导他做出一些优秀的绩效,那只能说明他的leader或者mentor在指导新人这一块是不及格的,所以从某种层面上来讲,我觉得这位年轻人的mentor或者leader是要被追责的。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 对待年轻人耐心再耐心
在团队当中,我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景:某位带新人的mentor跑来跟我抱怨说这位新人太弱了这也不行那也行,我问他:”你带他多久“,通常他会跟说一个星期。我会跟他说继续带,等一个月之后再看。等到一个月之后再问这位mentor,他会说还好但还是太慢了,我会跟他说三个月后再看。等到三个月之后,我会发现很多mentor在态度上都会有比较大的转变,大部分都会往好的方向变化。仔细想想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新入职的同学不管是能力上还是对团队技术理解上都比这些有多年工作经验的mentor差很多,如果mentor用自己现在的能力去要求新人,那必然是哪哪都不会的。能够进大厂的年轻人一般情况下能力都还是比较强的,只是他们现在比较缺经验和实战罢了。所以,请给他们再多一些耐心和指导,因为一个团队年轻人所具有的技术深度决定了你整个团队未来天花板的高度。
- 给新人指派可度量、清晰明了的任务
在我们团队,分配给新人的OKR里面是不允许出现“xx支撑”、"xx规划"、"xx调研"、“xx系统优化”等类似的任务的,因为这个是非常不make sense的。首先,一个刚入职的新人是没有能力处理这些high level的任务的,其次这些任务不可度量也不明了。我相信刚入职的同学拿到这些任务大概率是不知道从哪入手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任务是可度量且清晰明了的呢?举个例子,比如把“xx业务场景虚拟化开销优化”修改为“xx业务场景虚拟机内部ipi开销的优化”。当然你可以根据新人的能力水平和所处的阶段把任务再进行一些细化,比如"xx业务场景虚拟机内部ipi开销优化之ipi passthrough的实现"。这样看起来就比较清晰,而且新人也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发力。
- 利用每月one one机制给新人做好及时辅导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在讲解这个点之前我想先给大家普及一个知识点。就是在心理学上,通常一个人的智力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概括起来可以描述为:普通智力和实践智力。所谓普通智力就是指你的逻辑分析能力比如解数学题的能力,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这种能力一般跟人的智商挂钩;而实践智力又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讲就是与人沟通和交流能力。它是跟普通智力是完全不同的一种能力,如果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来描述就是两者在维度上是“相互垂直的”,一方存在并不代表另一方也存在。一个人可能有很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却缺少实践智力;也可能有很高的实践智力但没有什么逻辑分析能力,当然最好的就是两者都有。普通智力有一部分是来自遗传,而实践智力主要是来自家庭熏陶和后天社交的培养。上面铺垫了这么多,主要是想告诉大家有些同学虽然智商很高,但是非常缺少这种主动与人沟通交流能力。我在团队当中经常遇到这种同学,这个时候就需要mentor或者leader定期主动跟这些新人进行交流。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我们公司的one one机制,就是每个月每个团队leader都要花个半个小时的时间跟其团队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去及时帮助这些刚入职的新人解决他们在日常的工作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修正一下他们的方向,从而避免到了真正谈绩效的时候给他们来一个“惊喜”。
上面就是我自己在工作如何对待新人的一些经验,希望对你有用。我们接着讲第二位年轻人,坦白讲虽然她说的有些绝对但是倒也没有错,这本来就是当前高校实际的样子。当然,如果你比较走运遇到一些好的导师也不是学不到东西,比如上海交大海波老师所在的实验室就非常不错。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假如你当前正处于同这位年轻人一样的环境,那么我希望你不要被这个环境给“墙”了。这里推荐几个在线学习的好去处,一个是youtube上面有些非常专业的课程比如讲体系结构的Onur Mutlu Lectures
建议大家去听一下;另外一个就是wikipedia
,在上面你可以找到任何一个你想了解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点,关键是非常地详细专业。还有就是建议关注一些质量较高的公众号来获取一些“新鲜的东西”,一方面拓宽一下眼界,另一方面也可以“治疗”一下由于所处环境的局限而导致的"营养不良"。当然,大家可能还有其他一些更好的方法,在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
好了,又到了最后总结的时候了。正如前面所说,真正决定你的团队未来高度的一定是你团队当中的年轻人,给他们多一些耐心和关怀,相信假以时日你会获得超出预期的回报。